主動攻擊的人,乍看是受害者委屈的反擊,他們一定會先批判他人如何的不是,自己如何的受苦,如果戲碼沒得到同情,他還會聲張虛勢,一天比一天誇張,為的就是要得到「看官」的眼淚,進而成為同盟。
然而悲情劇天天演,旁人看久了也會膩,有些人可能在前幾集就會醒來,而明眼人一開始就看到攻擊者的動機「心虛」,在事件上自己是理虧的一方,要趁著大家都還不了解實情的時候趕快招告天下某某某背叛、傷害了我……先下手為強。
事件上演三天,觀眾就會逐漸減少,若悲情人物不斷的追加劇情,肯定有鬼,而這個鬼來自他自己「良心不安」要不斷、不斷的謾罵、攻擊對方,來催眠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對方的錯,不是我的錯,用攻擊、放大對方的缺失來掩蓋自己內在的罪疚。
這樣的罪疚並不會自己催眠了自己而消失不見,它會像是一個毒瘤,越是掩蓋越大顆,直到最後他自己眾叛親離,用「不好過」來補償自己的罪過。
這些「不好過」都不是大腦「知道」的,心的力量大過大腦理智的謾罵。心的力量,大過大腦完美的毀屍滅跡。
誠實面對心,尚有轉圜過好生活的空間,全然相信了大腦的天衣無縫,心死,人也垮,悔不當初。
【覺察一下】
如果自己開始有情緒的攻擊某人、某件事,代表著在這件事情上自己也做了些有愧對對方的事,停下「攻擊」的語言,回到自己的中心(
),撇開對方做了什麼,自己有情緒跟對方做了什麼沒關係,跟自己做了什麼有關。

承擔起自己的責任,該道歉的好好道歉,該面對的責任想方法擔起,唯有真實面對,承擔起責任,日子才能往下走,步伐也才能走得安穩。
與自己合一的開始,先與自己和解,「覺察」是第一步。
覺察防禦機制背後的真實:看見。

